界面新聞記者 | 陶知閑

農藥行業即將迎來周期拐點之際,利民股份(002734.SZ)的實際控制人和高管們選擇在歷史股價巔峰時“撤退”。

利民股份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明正計劃至多減持131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的3%),其中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2%,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1%。

更值得關注的是,3位伴隨公司成長超過20年的核心團隊幾乎同步亮出減持計劃。其中孫敬權(董事、總工程師,兼任利民化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1999年加入利民)計劃減持150萬股,’陳新安(董事、副總裁、運營中心總監,1991年加入利民)計劃減持20萬股,沈書艷(1999年加入利民,董事、副總裁、財務總監)計劃減持26萬股。

在股價歷史高位同步撤退,是內部人對未來預期的集體投票嗎?

高點套現

利民股份是農藥行業國內殺菌劑領域的龍頭企業,2024年為全國農藥行業銷售TOP100第18名,擁有原藥產能合計11.02萬噸,制劑產能合計13.27萬噸。

今年以來,在低迷的化工板塊中,利民股份的股價如火箭般躥升,一度達到24.87元/股的歷史新高,目前維持在21元/股左右,年度漲幅高達172%。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

伴隨股價起飛的還有業績。今年一季度,利民股份營收12.11億元,同比增長22.28%;凈利潤1.08億元,同比暴增超13倍。公司預計上半年歸屬凈利潤2.6億元至2.8億元,同比增長超7倍;扣非凈利潤2.47億元至2.68億元,同比增長7至8倍。

利民股份的財報數據初看頗具迷惑性,但如果把時間軸拉長,一幅截然不同的圖景便浮現:公司2024年31%的凈利潤增幅,其實是建立在2023年十年最低點(6205萬元)基礎上。相較2020年的3.86億元峰值,實際凈利潤已蒸發79%。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界面新聞研究部

需要指出的是,農藥行業是典型的強周期行業,興衰與農產品價格、全球種植面積、庫存周期等因素密切相關,通常呈現3-5年一輪的波動。長期觀察農藥行業的張明告訴界面新聞:“2021年全球農藥市場因農產品價格上漲,疊加疫情導致供應鏈緊張,農藥需求激增,企業大幅擴產。但2022年后,全球農藥市場進入去庫存階段,價格持續下跌,行業進入下行周期。”

中國作為全球68%農藥原藥的產能霸主,新增產能于2022-2024年集中釋放。在供需極速反轉下,草甘膦、阿維菌素等主要產品價格暴跌至成本線以下,全行業陷入“生產即虧損”的囚徒困境。

為了走出困境,行業開始限產自救。張明透露“業內草甘膦、阿維菌素等龍頭已率先停產,行業進入供需再平衡階段。2025年先正達、科迪華等國際農化巨頭庫存已降至低位,補庫需求回升,部分農藥品種價格開始觸底反彈,各產業內公司業績由此提升?!?/span>

更為重要的是估值。目前46.8倍的動態市盈率(TTM)與2.9倍的市凈率,已將利民股份的估值推至前所未有的巔峰,遠超農藥行業平均20倍PE的估值中樞。

困難重重的未來

業績回升下,利民股份的現金流卻在不斷失血。2022-2024年,公司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從6.43億元驟降至3.74億元,三年內接近腰斬。更致命的是,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從40.03億元萎縮至29.62億元,降幅高達26%。客戶付款意愿與能力正在系統性惡化。

截至3月底,利民股份應收賬款高達6.6億元,創出歷史新高。今年一季度,公司應收賬款壞賬損失便高達1385萬元,是2024年全年的4倍。

當經營失血遇上擴張的無奈,利民股份走上了借貸路。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及子公司實際擔保余額高達11.26億元(包括公司對控股子公司提供的擔保),占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42.61%,這意味著公司凈資產幾乎一半處于質押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利民股份資產負債率已高達59.53%,創出歷史第二高,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為0.92和0.63,償債壓力較大。注冊會計師李磊對界面新聞表示,“流動比率低于1意味著公司短期償債能力不足”。

利民股份控股股東也有資金壓力。截至7月14日,李明及其一致行動人李新生、李媛媛(合計持股1.19億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的27.02%)累計質押4608萬股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38.66%,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的10.45%。

高債務壓力之下,利民股份的未來困難重重。張明告訴界面新聞,“當前生物農藥僅占全球市場份額10%左右,存在藥效慢、穩定性差、成本高的天然缺陷,同時研發周期普遍5-8年。全球頭部農藥商先正達、拜耳每年的研發費用在7%左右,并開始加大AI技術的應用,由此將研發周期縮短至3-5年。今年先正達更是推出了全新微生物菌劑,彰顯出研發實力?!?/span>

作為對比,利民股份2024年研發費用為1.54億元,占總營收比例的3.62%,遠遠落后行業巨頭(先正達集團首席財務官覃衡德在ESG全球領導者大會上明確披露,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為20億美元)。

伴隨著現金流的不斷縮減、債務壓力逐步增大,利民股份的股價早已超額兌現未來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