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安震

民生銀行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近日,香港立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立業”)買入民生銀行約1.99億股H股,占總股本0.455%。香港立業是民生銀行前十大股東之一深圳市立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業集團”) 旗下企業。此次增持后,立業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對民生銀行的持股比例達4.945%,即將觸發5%舉牌線。

此外,泛海系已經退出民生銀行股東之列,加上新進入前十大股東的長城資產,民生銀行股東又迎來新一輪調整。

立業集團即將觸達“舉牌線”

香港交易所數據顯示,6月30日,香港立業通過場外交易以每股2.62港元的均價購入民生銀行H股1.99億股,對民生銀行H股的持股比例升至2.4%。

2025年一季報民生銀行前十大股東(來源:民生銀行官網)

香港立業為立業集團旗下企業,立業集團官網顯示,該集團創建于1995年,是一家綜合產業控股集團,主要涉及電力設備制造、新能源、化工、生物醫藥、金融服務等領域。目前集團控、參股子公司已超百家,旗下擁有華林證券、立業電力、立業電子、立業制藥、精進能源等企業。

根據民生銀行公告,立業集團在2023年三季報時以3.37%的持股比例首次進入前十大股東行列,位列第七位。經過持續增持,至2024年一季報,立業集團持股比例已提升至4.49%,股東排名躍升至第四位。加上此次在港股市場增持,立業集團持股比例已經達到4.945%,距離5%舉牌線僅“一步之遙”。

2018年原銀監會開始施行的《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單獨或合計擬首次持有或累計增持商業銀行資本總額或股份總額5%以上的,應當事先報原銀監會或其派出機構核準。

一位資深銀行股東董事對界面新聞表示,企業入股銀行一般是看好投資收益,尤其是在宏觀環境比較復雜的情況下,銀行分紅穩定,上市銀行每年分紅可以很好地覆蓋投資成本。不過,銀行股東門檻也很高,有“兩參一控”限制,資金也必須是自有資金,不能通過貸款或發債途徑。對于投資人的總資產、盈利能力都有監管約束。

《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同一實控人作為主要股東參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或控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

2023年三季報時,立業集團首次進入民生銀行前十大股東,界面新聞記者粗略估算,在不到兩年時間內,民生銀行股價漲幅累計超過50%。即便考慮到期間多次“加倉”,立業集團這筆投資收益也相當可觀。

前述銀行股東董事則對界面新聞表示,雖然按照權益法核算,銀行分紅能直接給股東帶來投資利潤,但銀行主要股東一般是長線持有,很少從股價波動中受益。

不過,立業集團入股民生銀行謀求董事會席位目的非常明確。按照民生銀行《公司章程》,持有表決權3%以上大股東均有權提名董事人選。立業集團創始人林立已當選非執行董事。 據民生銀行披露,截至2024年末,林立的董事任職資格尚需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核準。

長城入局,泛海退出

在近期召開的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民生銀行管理層透露,又有多家機構投資者、民營企業成為該行的新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現任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鄭海陽被提名為民生銀行第九屆董事會非執行董事,其董事資格也需要金融監管部門核準。也就是說,按照公司章程,長城持有的民生銀行股權也已超3%。

界面新聞記者向長城資管求證上述事宜,相關部門未予置評。

金融資產公司入股銀行近年來已有案例,比如2023年,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將持有的光大債轉轉為普通股,2025年1月獲監管批準進一步增持股票。2024年11月,中信金融資產獲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準參股中國銀行。

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銀行高股息可以為AMC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帶來可觀的財務投資收益;對于銀行而言,可轉債到期轉股,無需兌付本息,可以直接幫助銀行緩解資本補充壓力,提升銀行資本充足率;另外,AMC公司可以幫助銀行提升風險管理和資產處置效率。

除了新進入股東,原股東泛海集團和現股東東方集團情況也引人關注。2025年6月末,民生銀行副行長黃紅日表示,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提供的股東名冊,泛海控股集團已經不是民生銀行的股東。

在風險處置方面,黃紅日回應稱,東方集團2024年末在民生銀行的貸款余額為76.4億元,較2023年末減少19億元,相關貸款的擔保物系北京地區土地、商業房地產等抵押物,抵押率較為充足。“泛海系”貸款方面,截至2024年末貸款余額為184.84億元,存量違約貸款抵押率較為充足。黃紅日還透露,該行2021年至2024年累計處置不良資產3446億元,累計實現現金回收953億元,累計實現了核銷資產現金回收345.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