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7月18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五五”期間將繼續減少服務消費領域限制性措施。

王文濤指出,商務部通過“對外開放”和“對內放開”解決供給側優質服務短缺的問題。“對外開放”就是做加法,擴大醫療等領域的開放試點,引進更多優質服務;“對內放開”,就是做減法,推動出臺支持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1+N”系列政策,開展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圍繞健康、養老、家政等細分領域,減少限制性措施、豐富服務供給,這方面的工作還會在“十五五”期間繼續推進。

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明顯加大的背景下,大力提振消費的必要性進一步提升。和商品消費相比,服務消費的邊際效用遞減效應更弱、消費上限更高,在促消費上應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把“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作為提振消費的一項重要工作。

王文濤今年4月在《求是》雜志撰文指出,國際經驗表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5萬美元左右時,消費結構將加快從商品消費主導向服務消費主導轉變。我國人均GDP已超過1.3萬美元,服務消費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6月底,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等六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提出,擴大商品消費、支持發展服務消費、培育新型消費。其中,服務消費被列為重點支持領域,涵蓋家政、養老、托育、文化旅游等行業。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在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2013年至2024年,我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從0.5萬元提升至1.3萬元,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從39.7%上升到46.1%。

“但在2020年居民消費受到了較大沖擊后,服務消費尚未恢復至2020年之前的趨勢水平,恢復進度顯著慢于商品消費。”他指出。

羅志恒建議,考慮到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可能已透支部分未來需求,下一步應將消費券、消費補貼等手段向收入彈性更高的服務消費傾斜,以獲取更大政策效果。

另外,他表示,建議推動“國資-財政-社保”聯動改革,增加國資上繳財政并專項用于提高社保體系建設,提高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降低其預防性儲蓄需求、釋放服務消費潛力。在落實勞動者權益保護的基礎上優化休息休假制度,適當增加下半年的公共假期,增加勞動者閑暇時間。